耳中風|聽力突然大幅下降兼耳鳴頭暈 盡早用高劑量類固醇消炎勿拖延

醫生診症室

撰文: 吳霆俊

發布時間: 2024/08/30 14:57

分享:

分享:

突發性神經性失聰病人的聽力急劇下降,診斷標準為3天內聽力出現連續3個音頻、超過30分貝的感音神經聽力損失。(iStock圖片)

一覺醒來聽力驟降,更覺頭暈耳鳴?有機會是「耳中風」!俗稱「耳中風」的突發性神經性失聰大多源於病毒感染,聽力受損的程度因人而異,有機會一下子大跌數十分貝。面對此症,最重要是及早求醫,切勿拖延,否則可造成無法逆轉的聽力損傷。

耳鼻喉科專科醫生黃翠欣解釋,突發性神經性失聰屬耳鼻喉科急症,90%病人找不到確切病因。醫學界一般認為此症與病毒感染或聽神經血管閉塞有關,其餘10%病症可因創傷、聽覺神經瘤或免疫系統疾病所致。而此症可發生在任何年齡層,研究顯示40歲以上患者居多,男女均等。風險因素如下:

  • 受病毒感染,使內耳耳窩毛細胞產生炎症
    休息不足、免疫力下降均增加病毒感染機會。一般常見的上呼吸道感染病毒,均有機會引起此症,其中帶狀疱疹病毒會潛伏於曾出水痘的人體內,待免疫力變差時就有機會復發。
     
  • 內耳神經血管閉塞,影響內耳血液循環
    60歲以上、患三高的病人較常見。高血壓引致血管硬化,糖尿病誘發微絲血管毛病,膽固醇堆積在血管壁上,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斑塊。
     
  • 1%-3%人患良性聽覺神經瘤,聽力神經受壓致聽力下降

自然的聽力退化為階段性,且聽高音的能力較差。相反,突發性神經性失聰病人的聽力會急劇下降。(iStock圖片)

診斷標準3-3-30 治療愈快愈好

病人通常突然發現單邊聽力明顯下降,只有2%為雙邊耳朵同時失聰。此症亦可能會伴隨一系列徵狀——因耳朵接收聲音的功能受影響,使大腦聽覺皮層的神經脈衝加劇,產生耳鳴。部分人或覺得耳朵出現「谷谷脹脹」受壓的感覺,甚至暈眩得像天旋地轉般。

黃醫生解釋,自然的聽力退化為階段性,且聽高音的能力較差。相反,突發性神經性失聰病人的聽力急劇下降,診斷標準為3天內聽力出現連續3個音頻、超過30分貝的感音神經聽力損失。不過也有個別情況,若聽力下降接近卻未達30分貝,但表現方式脗合,醫生也會為病人解釋,視作突發性神經性失聰處理。

突發性神經性失聰造成的聽力下降幅度因人而異,而聽力下降的情況愈嚴重,治療及復元效果相對較差。黃醫生提醒病人一旦發覺聽力異常應立即求醫,因此症防不勝防,治療黃金期更是愈快愈好。若拖延病情不求醫,待兩星期後炎症引發神經細胞受損,再用藥療效也不大。

辨清傳導性或感音神經性弱聽

聽力下降可分為傳導性和感音神經性聽損兩種。前者由外耳或中耳問題引起,如耳垢或異物阻塞外耳道、中耳積液、耳膜穿破、膽脂瘤、聽小骨病變、耳骨硬化等。至於感音神經性弱聽是內耳耳蝸或聽神經受影響所致,而突發性神經性失聰則為感音神經性弱聽。

醫生會透過問症及臨床檢查,分辨弱聽屬傳導性或感音神經性。先用耳鏡檢查外耳道、耳膜及聽小骨,有需要時會以顯微鏡、內窺鏡作輔助。如檢查後排除為傳導性弱聽,會交由聽力學家進行純音聽力測試。

黃醫生續解釋:「3日內連續3個音頻達到30分貝以上的聽力下降,即被視為突發性神經性失聰。」與此同時,會抽血檢查血色素、肝腎功能、血糖、膽固醇、血沉澱率、甲狀腺功能等,以尋找病因及調較治療,並會進行內耳道磁力共振檢查,排除是否因良性耳神經瘤所致。

從圖表可見,聽力下降26至40分貝為輕度弱聽,41至55分貝為中度,56至70分貝屬中度嚴重,71分貝以上為嚴重至深度弱聽。

以高劑量類固醇消炎

若確診為突發性神經性失聰,醫生會處方高劑量類固醇藥物,連同胃藥一起服用,幫助內耳神經細胞擊退炎症。但若病人患糖尿病、乙型肝炎帶菌、胃潰瘍、高血壓或高眼壓等情況,則要為病人衡量利弊,如將類固醇劑量調整,或從口服類固醇藥改為中耳植入——以幼針穿過耳膜,將類固醇注射至中耳。

若療程期間出現血壓或血糖飆高等異常情況,需通知醫生。部分病人更可能會失眠、情緒波動或胃部不適,醫生也會處方相應藥物紓緩。

併用維他命及血管擴張藥加強療效

除了類固醇藥物,醫生亦有機會一併處方維他命B雜、血管擴張藥、抗病毒藥作輔助以加強療效。維他命B雜有助神經復元,血管擴張藥則可增加內耳血液供應、促進血液循環。假如病人同時併發「生蛇」(帶狀疱疹),則會使用抗病毒藥。

醫生亦會給病人選擇進行高濃度氧氣治療(Carbogen),即吸入95%氧氣及5%二氧化碳,或高壓氧治療(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 HBOT),希望增加內耳氧氣供應,以助細胞復元,達致最佳治療效果。

點擊圖片放大
+4
+3

一般用口服類固醇療程為7天。若完成後仍無好轉,黃醫生指可再加4節中耳植入類固醇作輔助治療。惟突發性神經性失聰患者僅三分一人可完全復元,三分一人有部分進步。剩餘的三分一人即使完成所有治療,效果仍未如理想,故把握黃金治療期相當重要。

75歲患者病發近乎全聾

曾有75歲的鼻咽癌病人,因電療而影響內耳血液供應,數年前出現突發性神經性失聰。完成所有治療包括口服類固醇、中耳植入類固醇、擴充血管藥物,再加高壓氧治療等,仍僅恢復部分聽力,約60分貝左右。

其後另一隻耳亦患突發性神經性失聰,聽力大幅下降至近全聾。即使治療後聽力有所恢復,但仍大大影響生活質素。

HKET App已全面升級,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、健康、娛樂、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影片。立即下載︰https://onelink.to/f92q4m

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最新資訊︰http://tinyurl.com/3dtnw8f5